网站导航

技术文章

当前位置:主页 > 技术文章 > 滴定法钛系锂吸附剂微球介绍

滴定法钛系锂吸附剂微球介绍

更新时间:2025-03-24 点击次数:161

一、钛系锂吸附剂微球定义

钛系锂吸附剂微球就是由是一种以钛的化合物(如钛氧化物、钛酸盐等)为主要活性成分,通过化学合成或物理加工形成的微米级球形颗粒材料。其结构通常具有高比表面积、多孔性或层状特性,能够通过离子交换或选择性吸附机制高效捕获溶液中的锂离子(Li⁺)。微球的形态设计(如粒径均匀、机械强度高)使其适用于工业吸附分离工艺(如填充床或流动床系统)。

二、钛系锂吸附剂微球的作用

 

1. 高效选择性吸附锂离子

   钛基材料对锂离子具有高选择性(尤其是从高浓度钠、镁、钾等共存离子的盐湖卤水或海水中),其晶体结构或表面官能团可特异性识别并吸附Li⁺,降低杂质干扰。

 

2. 盐湖提锂的核心材料

   用于从低锂浓度、高杂质盐湖卤水中富集锂,解决传统蒸发法周期长、效率低的问题,大幅提升锂资源回收率。

 

3. 循环利用与环保性

   吸附-解吸过程可逆性强,微球经酸洗或水洗后可重复使用,减少化学试剂消耗,降低环境污染。

 

4. 工业化适配性

   微球形态便于填充吸附柱,保证溶液流通性,适合连续化、规模化提锂工艺,降低设备堵塞风险。

 

5. 应对复杂锂资源开发

   适用于海水提锂、地热卤水提锂及废旧锂电池中锂的回收,拓展锂资源获取途径。

三、制备流程工艺

1. 预处理与混合  

   钛源分散:将钛源与表面活性剂按比例加入去离子水,超声分散 30分钟,形成均匀胶体溶液(混合液A)。  

   锂源活化:将锂源溶解于乙醇中,加入氟掺杂剂或金属盐,搅拌 1小时 形成前驱体溶液B。  

2. 滴定反应控制  

   采用微球成型仪MS-1逐滴添加:将溶液B1~3 mL/min 速率利用微球成型仪精确滴定法逐滴加入混合液A中,同时以磁力搅拌(转速 500 rpm)保持混合均匀。  

   动态pH调控:通过在线pH计实时监测,用氨水或硝酸调节至目标值,避免局部过浓导致微球团聚。  

   温度梯度控制:滴定过程分两阶段:  

     低温段(25~40℃):促进钛氧簇与锂离子的初步配位,形成纳米晶核。  

     升温段(60~80℃):加速晶化,形成多孔微球结构。  

3. 后处理与活化  

   水热老化:滴定完成后转移至反应釜, 120℃水热反应6小时,增强微球稳定性。  

   酸洗活化:用 0.1~0.5 mol/L盐酸 浸泡 12~24小时,去除表面残留锂离子,暴露活性吸附位点。  

   干燥与烧结:  

     超临界CO₂干燥:在 35 MPa40℃ 条件下脱水,保留多孔结构。  

     高温煅烧: 700~800℃空气气氛中煅烧2~4小时,形成锐钛矿型LiTiO₃骨架。 


如果您有任何问题,请跟我们联系!

联系我们

版权所有 © 2019 蓓迪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备20009046号-1 技术支持:化工仪器网 管理登陆 GoogleSitemap

公司畅销产品:中试冻干机,中试冷冻干燥,制药冻干机,实验室冻干机

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二维码

服务热线

13520353164

扫一扫,关注我们